暨大在广州重建、复办以来,有一对澳门父子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,倾注了绵长浓厚的情感。他们就是马万祺、马有恒。
全国政协原副主席马万祺是暨大名誉博士,生前曾担任暨大董事会副董事长。他是暨大教育基金会的发起人之一,极大提高了这所华侨高校的师资力量、教学水平和科研实力。
马万祺的次子马有恒曾在暨大求学,并已接过父亲马万祺、岳父荣毅仁的接力棒,担任董事会副董事长、校友总会会长,不辞辛劳,服务母校。
在暨大建校110周年前夕,马有恒接受南方日报专访时表示,在暨大学习是一段十分愉快的记忆,五年校园生活铸就报效国家和服务澳门的坚定信念。他将继续凝聚全球校友力量,支持学校加快建设成为海内外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。
困难时期求学暨大 到美国推介中国电影
马有恒说,他回到内地读书,既是为了报效国家,希望为祖国的发展尽一点绵力,也希望学成回到澳门后,能将所学用于他深爱的澳门。
1963年,马有恒就读暨大,1968年毕业,之后担当了母校的一些职务,这些经历都让他终生难忘。马有恒忆述在校的点滴:“作为在暨南大学就读的一名澳门学生,令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,母校是国家专门为培养归侨学子、港澳青年而成立的大学,不仅重于育才,对学生更予以亲切的关怀。记得入学时期,国家正处于严重自然灾害之后,物资相对缺乏。但学校尽力照顾学生的伙食营养,老师不仅关心学生学习,也关注我们的健康。尤其是众多侨生远离出生地,父母不在身边,更需要老师和同学们的关怀。老师与学生亦师亦友,互相支持,这种师生情谊,让我很受感动。”
彼此生活于同一个课室、同一个宿舍、同一个饭堂,大家一起学习、一起生活、一起下乡劳动的点点滴滴,都让他留下一段十分愉快的记忆,一直伴随着他日后的生活和事业。5年校园生活,铸就他报效国家和服务澳门的信念。
在中美关系正常化之后,1972年马有恒到美国推介国内拍摄的电影,在纽约、华盛顿等城市放映《南京长江大桥》《对虾》等多部经典影片。由于中美长期隔绝,美国人希望了解中国文化,华侨、华人渴望听到来自祖国的声音,每场电影都受到当地民众特别是华侨、华人的热烈欢迎。
马有恒说:“这背后是暨大对我多年培育之功,也是我作为暨南人的职责所在。不然,我也不会在那个特殊年代,怀着一颗热爱祖国的赤诚之心,来到美国推介中国电影,宣传中国和中国文化。”
接力马荣二老 服务华侨教育事业
马有恒深情回忆了父亲马万祺、岳父荣毅仁的“暨南情缘”。
他说,父亲马万祺一直对暨南大学怀有深厚感情。1963年进入暨大董事会,1978年暨大复办后出任副董事长,协助廖公、荣老的复校工作,积极推荐澳门热心教育的知名人士担任学校董事,联系发动暨大在澳门的董事支持学校建设。由于父亲的推动,暨大成为澳门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,澳门共有2万多名暨大校友,他们已成为一支重要的爱国力量。
1978年6月,暨南大学复办并恢复董事会,已到耳顺之年的荣毅仁接受国家任命,出任暨南大学董事会副董事长。1985年,荣老担任董事长。这段时期内,荣老为百废待兴的暨大,奔波辛劳:重建每个学科学院、聘请师资、筹集建校资金、透过亲属向海外推介暨大和积极向港澳地区招收学生等大量的工作,推动暨大再次腾飞,是暨大校史上不可或缺的人物。
作为马荣二老的亲人,他深受两位长辈的影响,对母校有极深的感情。1992年至今,马有恒一直担任暨大校友总会会长。他还接力父亲马万祺、岳父荣毅仁手中接力棒,担任董事会副董事长。
马有恒说,为母校服务已成为自觉的责任。他抱着“取诸社会,用诸社会”的理念,通过广泛团结校友,积极推动校友会工作,比如在母校建校90周年时,广泛发动各地校友捐助兴建暨南大学校友楼。同时立足澳门,广泛团结澳门校友,将澳门校友会发展成一个团结和谐,坚强有力的校友团体,并积极推动成立或即将成立11个暨大澳门同学会。值此母校110周年校庆之际,澳门校友会将在澳门承办“全球暨南人聚濠江”系列活动。
他一心想为母校发展、为鼓励暨南学子更好地学习知识,多做些努力。他在不同时期为学校教育建设筹款,向学校捐赠资金,以及配合母校设立“马万祺博士后奖励基金”“马有恒校友工作奖励基金”,目的就是为了支持暨大发展人才,提升科研水平。其中马万祺博士后奖励基金,初始基金是1000万港元,奖励对象包括在站博士后发表的论文及在站博士后研究项目。
自1993年开始,每年组织暨大优秀学生访问澳门,先后有900多名暨大优秀学生曾经来澳门交流考察,把“一国两制”成功实践的信息传播到国内、台湾和世界各地;近年,又数次邀请国家奥运金牌健儿访问暨大,透过交流互动,让暨大学生追随奥运金牌运动健儿的步伐,以“更高、更快、更强”的奥运精神,激励自己,成就未来。
马有恒坚定地说,做这些工作不在于一时热情。只要长期不懈地去做,就能取得持续的成效,提升暨大的办学实力和国际声誉。
凝聚全球校友 为祖国发展添砖加瓦
“华侨最高学府”——暨大已培养了来自世界五大洲160个国家和港澳台地区的各类人才近30万人,被称为“有海水的地方就有暨南人”。
马有恒说,不要小看这30万名暨南人。他们身处世界每一个角落,将祖国的关怀、国家建设发展的成就和改革开放的成果,辐射到全世界。例如澳门校友在各行各业担当着重要的角色以至领导职务。
马有恒注意到,随着中国的崛起,越来越多华人华侨选择回国发展,让子女回国读书。30万名暨大校友学有所成,走向世界,参与各个国家地区的建设发展,又同时作为文化使者,将优秀的中国文化向全球传播,已经成为世界了解中国、中国走向世界的一道重要的桥梁。
他说,中国正在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。在暨大建校110周年之际,希望每一位暨大校友,尤其是海外的校友,都应该成为传播中国优秀文化的使者,配合国家推动“一带一路”倡议实施,为祖国的崛起、母校建设高水平大学添砖加瓦。
(南方日报2016-11-04)